在机加与电镀的紧密合作中,铝合金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材料,其阳极氧化处理无疑是双方共同关注的重点。

本文旨在加强机加与电镀之间的了解,通过探讨常见铝合金材料(2系、5系、6系、7系及压铸铝)的成分对阳极氧化膜层的影响,促进双方更深层次的合作。关于产品介绍
单从电化学角度出发,纯铝无疑是阳极氧化的理想材料,因为其氧化膜层是无色透明的,能够呈现出最为纯净的外观。
然而,在实际生产中,我们使用的铝合金往往并非纯铝,而是含有各种合金元素的复合材料。这些合金元素的存在,使得阳极氧化膜层的外观和性能产生了显著的变化。
例如,我们常常会发现,不同系的铝合金在阳极氧化后,膜层的外观颜色会有所不同。这是因为合金成分的比例差异导致了膜层中出现了不同的合金元素,从而使得膜层外观显现出不同的颜色。其中,6系铝合金由于除铝外其他合金比例占比不大,因此其阳极氧化效果更为理想,能够呈现出更为纯净、均匀的膜层。
那么,这些合金元素到底会对阳极氧化产生哪些具体的影响呢?
腐蚀性
合金元素的活泼性会导致铝合金的易腐蚀性增加。
这种易腐蚀性不仅源于合金元素本身的活泼性,还由于合金元素与铝之间形成的电位差所导致的。这种电位差在阳极氧化后仍然会存在,并继续影响着产品的耐腐蚀性。
膨胀系数
合金成分的不同会导致铝合金的膨胀系数不同。
膨胀系数的差异会严重影响到阳极氧化膜层与基材的结合力。如果膨胀系数不匹配,就可能导致膜层在应力作用下脱落,从而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。
膜层厚度上限
合金成分的导电性也会影响铝合金的导电性,进而影响到阳极氧化过程中的电流大小。
电流的大小直接决定了膜层产生的热量多少,从而限制了膜层的厚度上限。如果电流过大,就可能导致膜层灼烧,影响产品的外观和性能。
膜层完整性
合金成分还可能导致阳极氧化膜层的完整性受到影响。
例如,压铸铝中含有的硅元素就可能导致膜层出现异常现象,如孔隙率增加、膜层不均匀等。总结
综上所述,铝合金材料成分对阳极氧化膜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、复杂的。这些影响是材料天生自带的,因为其成分决定了其走向。
因此,在生产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难题和挑战。然而,我们从未放弃对这些难题的研究和攻克,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,为机加与电镀行业带来更加优质、高效的阳极氧化解决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