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铝合金表面处理流程里,前处理工序是极为关键的开端,而碱蚀工序堪称其中的 “主力军”。
其工作原理,一方面是利用皂化作用,就像强力清洁剂,能将那些紧紧附着在铝合金表面的顽固油污轻松瓦解去除;另一方面,通过碱腐蚀作用,温和地溶解铝合金件表面天然形成的氧化皮,为后续处理打下良好基础。
碱蚀工序是一把双刃剑
然而,碱蚀工序是把 “双刃剑”。碱蚀过度时,铝材表面会被过度溶解,对于有精密尺寸要求的零部件来说,这可能导致尺寸公差失控,无法满足装配精度,直接成为废品。
而且,碱蚀本质是腐蚀,不可避免地会在铝材表面形成微小腐蚀坑,降低其光泽度,增大表面粗糙度,不仅影响外观美感,还会降低电镀膜的平整度。
碱蚀后,零件表面会残留铜、硅、镁等不与碱反应的合金元素,此时就需要脱膜工序配合,不然在后续主镀工序中,容易出现外观发黑、发雾、不均匀等问题。
另外,碱蚀后必须彻底水洗,否则残留碱度会消耗后续工序物料浓度,徒增成本,还会污染槽液。

所以,铝合金前处理的碱蚀工序不可或缺,但一定要合理运用,精准把控操作细节,才能实现成本与品质的双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