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加电镀原理和电镀液的作用
一、镀覆过程基础
- 阳极氧化
- 在电镀过程中,被镀工件(如航空件)作为阴极,镀层金属作为阳极(或者使用不溶性阳极),电解质溶液中含有镀层金属离子。对于钛合金等航空件,当接通直流电源后,在电场作用下,阳极的镀层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金属离子进入电解质溶液。
- 例如在镀铬过程中,铬阳极反应为:Cr→Cr⁺ + e⁻。
- 阴极还原
- 电解质溶液中的镀层金属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(航空件)迁移,在阴极表面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,形成镀层金属原子并沉积在工件表面。
- 以镀镍为例,阴极反应为:Ni²⁺+ 2e⁻→Ni。
二、电化学原理相关因素
- 电极电位
- 不同金属有不同的电极电位。在电镀体系中,阳极金属的电极电位必须比阴极(航空件)的电极电位更负,这样才能保证阳极金属不断溶解补充溶液中的金属离子,而阴极上金属离子不断还原沉积。
- 例如,锌的电位比铁更负,在镀锌电镀过程中,锌阳极溶解,铁制航空件阴极沉积锌层。
- 电流密度
- 电流密度影响电镀层的质量和生长速度。合适的电流密度能获得结晶细致、附着力好的电镀层。如果电流密度过大,可能会导致电镀层粗糙、多孔,甚至出现烧焦现象;电流密度过小,则电镀速度慢。
- 在航空件电镀时,要根据航空件的材质、形状和所需电镀层的要求来确定合适的电流密度范围。
三、电镀液的作用
- 离子传导
- 电镀液为镀层金属离子提供传导的介质,使离子能够在阳极和阴极之间移动。
- 络合与稳定作用
- 电镀液中通常含有络合剂等添加剂。络合剂可以与镀层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,控制金属离子的浓度和沉积速度,同时还能提高电镀液的稳定性。
- 例如在镀金电镀液中,氰根离子(CN⁻)可以作为络合剂与金离子(Au³⁺)形成稳定的[Au(CN)₄]⁻络合物。
四、表面处理与预处理影响
- 除油
- 航空件表面的油污会影响电镀层与工件表面的结合力。通过化学除油或电化学除油等方法去除表面的油脂,使表面清洁,有利于电镀层的沉积。
- 酸洗
- 酸洗可以去除航空件表面的氧化皮、铁锈等杂质,露出新鲜的金属表面,保证电镀层能够均匀地沉积在工件表面。
五、后处理
- 钝化
- 电镀后的航空件有时需要进行钝化处理。钝化是在电镀层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,提高电镀层的耐腐蚀性。
- 例如镀铬后的航空件进行钝化,可使铬层的耐腐蚀性大大增强。
- 清洗与干燥
- 最后要对电镀后的航空件进行彻底清洗,去除表面残留的电镀液,然后干燥,以获得质量合格的电镀件。
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
共0条评论